Search

每次觀賞侯麥的《#綠光》時,都會暗自猜想,如果黛芬是身旁的朋友,應該初相識會是一個較難親近,熟了以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每次觀賞侯麥的《#綠光》時,都會暗自猜想,如果黛芬是身旁的朋友,應該初相識會是一個較難親近,熟了以後便能無話不談的人吧。有時候恨不得用力打醒旁人如此顧影自憐、一廂情願的思維模式,有時候又覺得徹底依循社會框架的幸福追尋也不能完全怪罪於她,有時候,則發自內心羨慕起黛芬寧缺勿濫的執著、坦率與堅定,而且始終不曾憤世嫉俗。
⠀⠀⠀⠀⠀
她有天真浪漫的一面,也有缺乏自信的一面,她有理想的一套生活模式,也有無所適從的社交障礙。好比些許迷信,帶著戒心,極為被動,依循直覺,無法單獨旅行,度假的地點不可以沒有海灘,試著強迫自己融入人群,又處處感到無所適從,常常覺得問題出在自己身上,甚至就這麼難為情逃離了話題熱烈開啟的四人聯誼。在黛芬身上所看見的,彷彿是《正常人》會在1986年捕捉到的敏感與焦慮,以及畏懼展現自我,唯一肯定的就是她知道自己不想要、不適合的是什麼,縱使少了那麼一點現代女性的自我意識,沒有了愛情,人生就像破了一個大洞,她卻寧願靜靜等待,守身如玉,相信愛情或許可能像綠光一樣在某個瞬間降臨。
⠀⠀⠀⠀⠀
「你們看太陽,它其實不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位置,事實上它比較低,因為陽光在大氣中折射,太陽越靠近地平線,折射現象越明顯,當太陽碰到地平線時,其實已經落到地平線下,整個太陽似乎有點上揚,大約半度左右,那是綠光的第一個成因。其次,則是因為還有色散,就像三陵鏡,光線通過後會產生光譜,彎曲角度最大的是藍色,綠色接近藍色,有紅色、黃色、綠色、藍色和紫色,藍色和紫色最微弱,能清楚看到的是黃色和綠色,太陽落下,日輪微微上揚,但藍色和綠色比紅色要高,所以當日輪落入地平線,最後一道餘暉是綠色。」
⠀⠀⠀⠀⠀
也據說,「當你看見綠光,就能洞悉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情感」,侯麥同時將理性與感性兩種選項交給觀眾以及黛芬來決定,就如肉眼看見流星出現的原因,許多人依然難以壓抑許願的衝動;即使得知綠光成形的合理科學解釋,內心仍有一部分仍希望自己能夠守得雲開見月明。像散文的影像,像真實的人們,日記般一頁一頁翻過了苦悶、躊躇的時刻,她可以於一群人中安靜地在自己的座位上,也不肯逢場作戲,因為那處空間裡沒有屬於她的容身之處,也因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浪漫主義者。
⠀⠀⠀⠀⠀
眼前的對象好或不好、主動或被動,全然取決於黛芬的直覺,然而人的經驗往往是盲目的,車站邂逅的男人是否無異於之前相遇的幾名異性,或許直到相依坐在不知名漁港等待夕陽的黛芬也難下定論,偏偏,傳說中那抹綠光,在最後幾秒中一閃而逝,只見她淚流滿面,也許這次,幸運之神終於眷顧了自己,也許這次,奇蹟終於發生在先相信才會看見的人身上。
⠀⠀⠀⠀⠀
有意思的是,侯麥的故事並未給予明確的答案。黛芬無疑是一個迷信,容易被他人左右,且受社會框架影響甚深的女性,認定的「幸福」就是有情人終成眷屬,「幸福的生活」永遠在觸不可及的彼岸,任由如此觀念反向傷害著形單影隻、沒有歸宿的自我,當所有條件都一應俱全時,她真正遇見了理想中的幸福嗎?或許以後的黛芬,會發現幸福極有可能不出一個人、兩個人生活時都能察覺的平凡、樸實的事物。
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
▍《綠光》經典數位修復:https://bit.ly/36p4SHz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Kristin| 東吳中文畢,英國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國際行銷碩士,著有《光影華爾滋》,喜愛透過觀影、閱讀探索人與人,以及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。 合作邀約| 寶旭姐 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